2025年9月煤炭市场深度解析:政策与供需博弈下的价格波动

【导语】

进入9月以来,国内煤炭市场在政策调控、季节性需求及产业链联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剧烈波动。本文基于9月1日至8日的市场数据,从价格走势、供需变化、政策扰动等维度展开分析,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决策参考。

一、价格走势:区域性分化加剧,主产区跌幅显著

据Mysteel及金正快讯数据显示,9月初国内炼焦煤市场经历“断崖式”下跌后逐步企稳,但区域间差异明显:

  1. 山西吕梁、临汾主产区领跌

    • 9月1日吕梁离石某集团煤矿下调高硫瘦煤价格30-100元/吨,主焦煤(S1.3 A10.5 G85)出厂价降至1200元/吨,日环比跌幅达2.4%。
    • 临汾地区1/3焦煤(S0.5 A10.5 G80)出厂价累计下跌10-30元/吨,市场成交清淡。
  2. 内蒙棋盘井竞拍价持续回落

    • 9月9日内蒙古棋盘井某煤企竞拍的高硫肥煤(A12S2.5)成交价较3日前下降30元/吨,主因下游焦企限产导致需求收缩。
  3. 进口煤价格优势凸显

    • 河北唐山地区蒙古低硫主焦(S0.6 G85)到厂成本价较山西煤低67元/吨,澳洲煤则高出160元/吨,促使终端企业转向进口资源。

二、供需格局:政策扰动主导短期波动

(一)供应端:阅兵限产与复产交织

  1. 阶段性停产冲击供给

    • 9月1日至3日,山西晋中、长治等地民营煤矿因阅兵安保要求停产2-3天,日均影响产能超200万吨。同期,山东焦企限产幅度达30%-50%,日均减产焦炭约1.2万吨。
    • 9月8日起,山东、河北主流钢厂对焦炭采购价开启首轮提降(湿熄50元/吨,干熄55元/吨),倒逼上游焦煤让利。
  2. 复产进程与库存压力

    • 截至9月8日,山西前期停产煤矿已基本恢复生产,但部分煤矿因库存累积下调报价。例如,吕梁交口某煤矿复产后原煤日产量回升至8000吨,但竞拍成交价较前期下降60元/吨。

(二)需求端:焦钢产业链负反馈显现

  1. 钢厂限产压制焦炭需求

    • 唐山地区高炉检修增多,日均铁水产量下降5万吨,焦炭日耗减少约1.5万吨。钢厂以消耗厂内库存为主,对焦炭采购积极性不足。
  2. 焦企利润承压,采购趋谨慎

    • 山西焦企吨焦利润收窄至50-80元区间,部分企业已出现亏损。9月3日山西临汾焦企竞拍流拍率达30%,成交价较上期下跌10-60元/吨。

三、核心矛盾:政策预期与现实需求的博弈

  1. 短期矛盾:安监趋严vs复产提速

    • 阅兵期间山西、河北等地煤矿安全检查升级,导致区域供应收缩。但随着9月8日复产启动,供应端压力逐步缓解,煤价上行缺乏支撑。
  2. 中长期隐忧:进口增量与库存压力

    • 海关数据显示,8月蒙古焦煤进口量环比增长25%,甘其毛都口岸通关车数突破1200车/日。叠加电厂库存高位(沿海六大电厂存煤可用天数18天),市场担忧旺季需求不及预期。

四、后市展望:宽幅震荡仍是主基调

  1. 短期(9-10月):震荡寻底

    • 利多因素:冬储补库预期升温,焦企利润修复或带动原料采购回暖。
    • 利空因素:进口煤冲击持续,钢厂利润微薄制约原料涨价空间。预计主焦煤价格中枢维持在1100-1300元/吨区间。
  2. 长期(2025年底前):结构性机会仍存

    • 安徽、河南等主产区资源枯竭加速,优质焦煤产能退出或推升中长期价格。此外,绿色能源转型背景下,高硫煤、配焦煤需求分化加剧。